线上杠杆炒股app 全体复读!厦大变厦大马来分校,学费147000,贵州多名学生被坑!_考生_小陈_志愿
十年寒窗苦读线上杠杆炒股app,落了个天坑!
高考成绩600+,喜出望外报了厦大。
却没想到,厦大本校变身马来分校,一年学费49000+。
16名贵州学生落入陷阱,背后真相更是让网友直呼匪夷所思……
还有一些考生,600+的分数,明明瞄准的是厦门大学,到头来却变成了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。
这事发生在今年的贵州,据报道,高考分数出炉之后,有不少考生报了厦门大学几个投档线比较低的专业。
展开剩余88%报名的时候,无论是志愿填报系统上,还是收到的录取短信,甚至就连学校代码也都是厦门大学。
可当拆开录取通知书的时候,厦门大学却变成了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。
而另一个,打着中外合办的名义,学位得到我国教育部和马来西亚的承认,教学水平比不上本部,但在马来西亚也能称得上数一数二。
但是,这个分校却也有不少缺点,学校在马来西亚,全英语教学,学费对标国外,起步就是44000,还是一年。
而且以国内的知名度来说,毕业后回国就业很容易被人当成野鸡学校看待。
等于说,辛辛苦苦十年寒窗,好不容易考到了600分以上,却只能花44000到国外上学。
最后回国还不见得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,完全是亏本生意。
考生小陈就是如此,高考总分630,排序位次为2354名,只是没仔细看志愿书,就莫名奇妙去了马来西亚。
他告诉记者,他确认自己报名的时候,报名系统上没有标注马来西亚分校,通知短信里面也没有。
后来,小陈和一些考生一起去了贵州招生考试院,想找一个解决办法,因为她们认为,系统上没有标注是误录的直接原因。
结果,到最后工作人员只说要请示领导,之后就没有了回复。
而另一方面,按照贵州省招生考试院的说法,志愿书上确实标注了一些专业位于马来西亚。
例如小陈报的那个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,一年学费49000,在马来西亚教学。
可是这本书是学校统计收费购买,不排除一些考生看了网上的报名信息,就没有再看志愿书的情况,小陈就是如此。
可如果一直都是这样,那也只能怪小陈不认真不仔细看,可现在这个分校在贵州只招19人,已经16人发帖说是误报了。
而且有网友发帖说,前几年厦门大学和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都是有标注的,今年却没了,只用了专业代码区分。
如此看来,很难说这件事是小陈这些考生本人的责任,很大程度上,贵州招生考试院要承担责任。
事实上,如果标注清楚,贵州考生除了那些深思熟虑的,恐怕没人会报这个分校。
而且在其他省份的招生都很正常,没有出现想报本部结果去了分校的情况,唯独在贵州出现了。
事情一曝光,在网上也引起很大的争议,往年不是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,但是像今年这样16个人都报错的,确实没有听说过。
2020年一名广东考生632分本来想报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,结果填成了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,前者985后者只是民办。
像是这样因为学校名称填错的,可以说是每年都有,但基本上都只能说是学生自己的责任。
而在贵州的这16名考生上,学生确实因为没有仔细看志愿书有责任,但不可否认的是,主要责任却不是他们。
爆料考生诘问的时候,就说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有明显的提示,可是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却没有。
同样是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,在山东志愿填报系统中,还特意标注了马来西亚分校,以及弹窗提示学费很贵。
就这种区别对待,很难不让人认为到底是谁的责任,还振振有词说是系统升级,恐怕这不是升级而是降级吧!
到现在为止,这件事情还没有合适的处理结果,爆出来的16名学生已经决定全部复读,宁愿再来一次高三,也不愿花高价上一个一般学校。
有网友就爆料,自己侄儿两年前高考645分,填的是厦门大学,最后却成了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,不得不复读。
两年前的事情,到今年却还会发生,这种简单的错误再三出现,让人直呼离谱!
对于这样的事情,网友们的意见也是十分一致,都不认为是学生的这人,都是在坑学生。
最后,还是希望能够给16名考生一个好的处理结果,别让学生寒了心!
参考信息源:
[1]官方媒体:大河报 2025-07-26《高分考生被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误录取:已有16人决定复读,通知短信为“已录取厦门大学”》
[2]官方媒体:南方都市报 2025-07-28《厦门大学本部与海外分校共用一个院校代码,这个坑有点深了》
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,细节可能存在润色,请理智阅读,仅供参考!
参考信息源:
[1]官方媒体:大河报 2025-07-26《高分考生被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误录取:已有16人决定复读,通知短信为“已录取厦门大学”》
[2]官方媒体:南方都市报 2025-07-28《厦门大学本部与海外分校共用一个院校代码,这个坑有点深了》
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,细节可能存在润色,请理智阅读,仅供参考!
发布于:湖南省